400-1680-820

从“技术破局”到“模式立新”:天盛物联探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范式

2025-11-18

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今天,企业如何穿越技术应用的“迷雾”,找到可持续增长的“灯塔”。近日,在由南山区共青团委与青企协主办的青年企业家论坛上,天盛物联创始人韦天贵以其公司的实践探索,给出了一个富有启示的答案:以技术创新回应时代之问,以模式创新重构产业价值,方能穿越周期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

在这场题为《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》的分享中,韦天贵并未停留于产品展示,而是深入剖析了企业创新的底层逻辑。他指出,在深圳这片创新沃土上,天盛物联的成长轨迹,正是一条从“技术工具论”到“生态价值论”的演进之路。


技术创新:从“社会痛点”中寻找创新的原点


韦天贵认为,真正有生命力的技术创新,其原点必须是清晰的社会关切。天盛物联的四大案例,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:

1

AI防疫终端超越了单一产品功能,在公共安全危机中扮演了“数字基础设施”的角色。



2

智慧场馆的演进,标志着企业从提供硬件解决方案,升级为运营城市文化活力与沉浸式体验的“数字空间构建师”。





3

数字人民币食堂系统则展现了其作为“政策先行者”的敏锐,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可感知的日常生活。




4

未成年人核验终端更体现了科技企业的温度与担当,将技术能力应用于社会责任的“刚性”守护。




重卡充电+乡村充电的战略布局——新能源基建的新范式:在新能源领域,天盛物联展示了其独特的战略视野。针对物流园区的重卡充电需求,公司开发了"柔性充电堆+智能调度"系统,通过功率动态分配,将充电设施利用率提升了40%以上。



与此同时,在贵州榕江县的乡村充电网络建设中,天盛物联创新性地提出"县域充电综合体"概念,将充电服务与乡村旅游、农产品展销等功能相结合,探索出乡村振兴与新能源建设的融合发展之路。


“技术之根,必须深植于真实场景的土壤。”韦天贵强调,“这让我们避开了为技术而技术的陷阱,确保了每一次研发都能精准地‘解决问题’。


模式创新:以“系统思维”破解复杂发展难题


如果说技术创新是“破局点”,那么天盛物联在模式层面的探索,则展现了其作为“战略建筑师”的格局。分享中重点介绍的贵州榕江“智能充电桩+金融化债”模式与安顺高铁站“光储充一体化”项目,已远远超出了传统项目建设的范畴。

前者创造性地将新能源基建、数据资产、金融工具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相结合,开辟了一条“基建不增债、运营即收益”的县域经济新发展路径。后者则实现了能源生产、存储与消费的闭环,将单一的充电站升级为区域智慧能源网络的一个“微节点”,是对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最生动的产业响应。


“这些模式创新的核心,在于打破边界、融合要素、共创价值。”韦天贵阐释道,“它不再是商业模式的‘复制粘贴’,而是深度理解地方政策、产业痛点与资本逻辑后,量身定制的‘系统解决方案’。”


企业家精神:在不确定性中“定义未来”


面向未来,韦天贵分享了其核心思考: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企业家的核心职责正在从“解决问题”转向“定义未来”。


 第一,创新不是“选择题”,而是“生存题”。 企业必须用技术重构效率,构筑核心壁垒。

第二,模式不是“复制品”,而是“艺术品”。 它需要与政策同频、与资本共舞、与产业深度融合。


第三,企业家不仅要“低头做事”,更要“抬头看天”。 唯有将企业命运融入国家发展的壮阔征程,才能把握趋势,赢得未来。

深圳市天盛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宝安,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、深圳市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2018年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(股权代码:669682)。公司专注于物联网终端软硬件的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与落地服务,产品涵盖安全防控、智能支付与新能源充电三大领域,全面兼容信创系统并实现100%国产化替代。

天盛物联是贵州村超、村BA、深圳科技馆及多家大型银行的合作供应商,安全及支付类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数十万政府、校园、医院及企事业单位。充电桩产品以“新能源+融资化债”创新模式,落地贵州榕江安顺开发区及镇宁等多个区县,以科技赋能新能源基建及产业,助力智慧城市建设。



首页 联系 电话
在线咨询
服务热线

400-1680-820

微信公众号
微信二维码
返回顶部